不久前,我去新加坡庙街的一家家庭式川菜馆用餐,老板娘客气地忙进忙出。餐厅没坐满,我问老板娘,生意如何,她说,生意大不如前。我问为什么?她说,外面餐馆开得太多了,顾客的选择也太多了,竞争太激烈了。
我忽然想起,新加坡那家出名的福建餐馆莆田,最新宣布顾客免消费税和服务税,等于降价19%。
比起一些餐馆老板正在四处找寻下家,这两家餐馆还算不错了。
新加坡中餐馆老板们不愿意继续经营,迹象非常明显。一个中餐馆老板聚集的微信群中,老板们纷纷贴出转让餐馆的帖子,但愿意接盘的人不多。这其实清楚地说明,新加坡本地的中餐业者,知道经营不易,意兴阑珊,找机会上岸。
彭博社今天的报道,引述了房地产专业公司莱坊的数据:2023年,新加坡每月餐厅倒闭数量超过了2020年疫情低迷时期的水平。2024年情况更加严峻,平均每月倒闭餐厅数量从上一年的229家猛增至274家,增幅达20%。
但是,这只是整个景象中的一部分。另一部分景象是,大批中国餐饮业者正杀来新加坡。
彭博社的报道说,一些老牌中国餐饮企业,如可追溯到1899年的四川餐厅“窝窝店”,选择新加坡作为其国际扩张的起点。“享月汤皇”和冰淇淋店“冰雪”。以及“霸王茶姬”,都在新加坡大肆扩展。
甚至中国四川小城市自贡的盐帮菜也杀进新加坡武吉士商圈。同样在武吉士,另一家川菜——冒牌货冒菜,每天也是生意兴隆。
新加坡人口不多,为什么那么多中国餐饮企业要来新加坡厮杀一番呢?
彭博社的新加坡记者分析说,中国经济放缓和国内消费停滞迫使企业寻求海外增长机会。新加坡拥有富裕的消费群体和大量华裔人口,对这些企业而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。
然而,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市场规模有限,再加上劳动力和租金成本高昂,形成了莱坊(Knight Frank)房地产分析中描述的“非常达尔文式的零售环境”。
分析说,在新加坡,这些新餐厅,尤其是川菜和湘菜餐厅,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餐饮场所,成为年轻专业人士的社交中心。这种转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餐饮选择,同时也继续重塑新加坡餐饮业竞争格局,迫使老牌企业和新企业做出调整,否则将面临倒闭的风险。
这幅图景中,中国餐饮企业纷纷来新加坡开业,加剧了新加坡餐饮业,尤其是中餐的竞争,同时也推高了餐饮业乃至整体商业的人力成本和房屋租赁成本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先的中国新移民开设的中餐馆,会萌生退意。
实际上,新加坡的餐馆竞争者还有更多。每个周末,新加坡人纷纷到马来西亚新山大快朵颐,也抢走了新加坡餐厅的食客。视角再放大,新加坡人周末飞往泰国、越南,甚至中国大陆、韩国、日本和台湾,进行周末的消费,也打击了新加坡的餐饮业。
前不久,新加坡唯一一家上海家常菜餐馆“上海人家”结业。这家上海餐馆经营了至少20年,竟然在这轮餐饮厮杀潮中,惨淡退场,令人不胜唏嘘。
问题是,这些杀进新加坡的餐馆,据报道大多为川菜和湖南菜,会不会破坏了新加坡中餐的多样化?会不会造成新加坡餐饮业最后变成一地鸡毛。
从目前来看,西餐和日餐受到的影响并不大,这轮厮杀主要是在中餐,受影响的尤其是早一批中国新移民开设的餐馆。至于是不是会外扩到其他非中餐餐馆,值得后续持续观察。